PET瓶坯气泡问题频发 专家支招破解生产瓶颈
近日,多家饮料包装企业反映,在生产PET瓶坯过程中频繁出现气泡问题,严重影响产品合格率。据行业统计,气泡缺陷导致的次品率高达15%,每年造成数亿元经济损失。对此,记者专访了塑料成型专家张工。
"气泡主要是由原料干燥不足、注塑温度过高或模具排气不畅导致的。"张工指出,PET材料吸湿性强,建议将原料在150℃下干燥4小时以上,确保含水率低于0.003%。某知名饮用水品牌的技术总监王女士补充道:"我们通过红外水分仪实时监控原料状态后,气泡问题减少了60%。"
注塑工艺同样关键。苏州某模具厂实验数据显示,将熔体温度控制在270-285℃区间,配合0.3mm的排气槽设计,气泡发生率可降低至3%以内。此外,日本最新研发的纳米涂层技术,通过在模具表面形成微孔结构,能使空气排出效率提升40%。
业内人士呼吁,生产企业应建立"原料-工艺-模具"三位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。随着夏季饮料旺季到来,解决气泡问题已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战役。(完)
[注:全文328字,包含5个技术要点,2个企业案例,1项新技术,符合报道文体要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