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巴音郭楞的"数字敖包":当草原邂逅互联网》
在新疆南部广袤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,一种新型社交方式正悄然兴起。这个面积相当于江浙沪总和的地方,如今通过一个个虚拟聊天室,让分散在47万平方公里上的牧民们实现了"隔空拉家常"的奇妙联结。
这些被称为"云端那达慕"的聊天室颇具地域特色。清晨七点,和静县的牧民其木格会准时打开语音群聊,背景音里羊群"咩咩"的叫声常常引发其他牧民的会心一笑。库尔勒的瓜农老马则喜欢在午休时分享今年的哈密瓜长势视频,画面里总少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金色背景。
巴州文旅局的阿力腾别具匠心地打造了"天鹅湖夜话"主题聊天室。这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蒙古族姑娘,每周三晚组织网友在线欣赏实拍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落日,同时用托忒蒙古语讲述土尔扈特部落东归的史诗故事。最近一期直播中,有位澳大利亚游客通过翻译软件加入了讨论,感叹"数字驼铃"正在重现古丝绸之路的交流盛景。
当地电信部门数据显示,这类特色聊天室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3万,其中45%是50岁以上的牧民。在轮台县"胡杨林茶话会"群里,72岁的艾买提大叔学会了用语音输入法,他用地道的罗布方言说的那句"互联网比骆驼跑得还快",已经成为群成员们最爱用的表情包。
这些星罗棋布的虚拟社群,既延续着草原上"逐水草而居也要常相聚"的传统,又为边疆数字生活注入了鲜活的在地化表达。就像巴州网信办主任王磊说的:"当蒙古包的炊烟遇上5G信号,碰撞出的是民族团结的新故事。"